民国奇人小说 > 大明第一莽夫 > 第274章 一场闹剧

第274章 一场闹剧

    宗室造反,关中大震,内外危惧。

    尤其是朱寘鐇还让心腹谋士孙景文作檄文、命令,抄写数百份,指责正德皇帝朱厚照昏庸无道,先重用权阉刘瑾祸乱天下,又重用酷吏汤昊肆意迫害忠良,并且传檄四方诸镇,称自己作乱是要清君侧。

    这就是寻常所说的大义名分了。

    自古以来,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一如当年太宗文皇帝起兵靖难之时那般,建文皇帝朱允炆不只是太祖高皇帝钦定的王朝继承人,更是出身嫡长一脉,所以建文皇帝就代表着正统,而燕王朱棣以藩王支脉逆伐主脉,本身就不得人心,违背了天下共认的礼法制度。

    而燕王朱棣寻找的大义之名,则是太祖当国时留下的一条靖难遗训。

    太祖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

    《皇明祖训》中明确写有:“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燕王朱棣正是以此为理由,指责建文朝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

    “来人,立刻命通政司将朱寘鐇叛乱平定的消息通传天下,以安民心!”

    很快朱寘鐇叛乱被平定的消息传开,群臣也是欣喜万分,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然后匆匆赶去参加临时朝会。

    叛乱平定的消息,经由皇帝陛下亲口确认,在场所有人都是暗自松了口气。

    汤昊也在此列,伴随着英国公张懋的隐退,他如今可是武勋之首,这种时候自然不可能会缺席。

    所以,“奉天靖难”只不过是燕王朱棣想要夺取皇位的一个借口与理由罢了,也是他想要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的一个大义名分。

    再加上宁王朱宸濠与文臣缙绅之间的明争暗斗,更是使得京师之中人心惶惶,上下不安,大有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伴随着安化王朱寘鐇造反一事传播开来,天下都为之震动不安。

    不过,太祖高皇帝的成法中还有一条,也就是给这条靖难遗训增添了限制条件,那就是皇帝先召唤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铲除奸臣后,要五日之内离京。

    朝会开始,兵部左侍郎熊绣当众将大捷公文上面的内容念出,听得群臣议论纷纷。

    “另外召集文武百官议事,朕要好好嘉奖有功将士!”

    兵部左侍郎熊绣欢天喜地地将这紧急公文送达皇帝陛下手中,朱厚照眯着眼睛细细查看了一遍,随后忍不住抚掌赞叹。

    “这仇钺果真是员忠贞虎将!”

    叛军和官军在黄河沿岸激烈战斗了一场,以叛军失败告终,随即杨一清命灵州守备都指挥佥事史镛夺取黄河西岸船只,都停在东岸,在河东扎营,并秘密派仆人让仇钺为内应,陕西总兵官曹雄也让史镛秘密写信给仇钺要他从中举事。

    时间也在这种诡谲气氛中逐渐流逝,正当朝野上下还在忧心叛乱一事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却突然抵达京师。

    故而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这其中“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之意。

    原本仇钺因担忧仍在宁夏的妻儿,而不得已加入叛军,结果朱寘鐇却夺取了他的军队分给自己心腹各营,相当于变相解除了仇钺的兵权,吞并了他的麾下所部,还拿出金帛犒劳收买这些将士。

    毕竟他们可不想亲身经历一次“靖难之役”,然后饱受战祸流离之苦!

    而此刻朱寘鐇面临着跟太宗文皇帝朱棣一样的处境,既然要起兵造反那就必须率先占据大义名分,朱寘鐇选择的大义名分却不是“靖难”而是太祖遗训中的“清君侧”!

    之所以不是“靖难”,是因为太宗文皇帝自己就是这么夺得天下,所以对后世子孙立下了严苛规矩,宗室藩王但凡大敢有借口“靖难”称兵者,视为谋逆叛乱,天下共击之!

    朱寘鐇也算是个聪明人,身旁还聚集着孙景文、孟彬、史连这些儒生谋士,哪怕里面没有什么出彩的顶尖谋士,可至少也是读过诗书识过字的,所以直接照搬燕王朱棣谋逆造反所为,那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原来这杨一清得知安化王朱寘鐇叛乱的消息之后,惊怒之余立刻以兵部尚书之身节制地方军马,然后命令黄河沿岸军队将士严防死守,绝对不能让叛军趁机渡河。

    事后燕王逆伐主脉成功,燕藩一系也因此成为了主脉,经过这数十上百年的稳固统治,朝野上下早已经认可了他们这一脉的皇室正统身份。

    这是一封大捷公文,朱寘鐇叛乱已经被彻底平定,前后持续时间仅仅只有十八日,堪称一场闹剧也丝毫不为过。

    仇钺见朱寘没有雄才远略,自从军队被夺,就索性称病回家安抚妻儿家小,实际上却在暗中秘密招募忠于皇帝忠于朝廷的壮士,准备伺机而动。

    朱寘鐇心腹何锦等人相信仇钺,经常问计于他,仇钺装作推心置腹,更故意派人出城,回来就误报官军动向说官军一夜间就到了,误导朱寘鐇和何锦、丁广出兵守渡口防止官军渡河。

    朱寘害怕,派何锦与丁广率都指挥郑卿等三千人都倾营而出守渡口大坝,只有周昂留守,此外朱寘鐇还派使者以祃牙(古时出兵行祭旗礼)为名召仇钺,仇钺一直称病不出。

    后仇钺得知皇帝陛下非但没有怪罪于他,反而丝毫不计他投敌之罪,加封自己为副总兵官,更是对皇帝陛下感激涕零,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所以仇钺准备响应朝廷大军里应外合。

    因为东渡黄河不利,朱寘鐇派遣心腹周昂前去仇钺家中探病及问计,仇钺见状很是高兴高兴地说:“两個凶徒都远离了这里,这个贼只身存在了。现在幸好自动回来,上天帮助我取得胜利了。”

    于是仇钺包头裹巾穿好铠甲去见周昂,故意引诱周昂进入卧室,然后伏兵在庭院屏风之间,事先约定:“喊拿茶就动手。”

    由仆人陶斌、来得用铁骨朵将其击杀,斩其首级,直接开始了拨乱反正。

    仇钺拿着周昂的首级在市集上大声宣布:“叛贼已伏法,众人能跟我一起行动吗?富贵在片刻之间就能得到,不明白的人灭族不赦。”

    一时间,追随者竟有数万人,于是仇钺又亲自披挂上马出门指挥壮士杨真等百余人,直接冲击安化王府,带着他们直接包围了朱寘鐇的府邸,并且高喊自己是奉皇帝陛下之命讨伐逆贼,所有胆敢与他为敌之人都视为叛逆诛灭九族!

    当时朱寘鐇的士兵还在左右护卫,仇钺杀了其中为首的几十人,对余党说:“你们本来都是胁迫而随从的人,能放下武器前来归顺,一切不问,否则视为谋逆论处,诛九族!”

    诛九族威胁之下,叛军将士根本不敢抵抗仇钺所部,很快就被杀得节节败退。

    最后仇钺成功杀入了安化王府,击杀朱霞、孙景文、史连等逆贼主谋十一人,生擒了朱寘鐇及其子朱台溍、仪宾谢廷槐、韩廷璋及党羽李蕃、张会通等一众叛军主脑,彻底断送了朱寘鐇的宏图霸业。

    仇钺迎接杨英的军队,传朱寘令召何锦等还,又秘密告谕其部曲自己生擒朱寘鐇的情状,遣古兴儿密告郑卿让他反正。何锦正回师时,郑卿等即以所部兵击杀胡玺、魏镇等十余人,又去河口擒杀刘钺、姜永,叛军大溃,何锦、丁广、徐钦、杨泰、王辅单骑逃入贺兰山,被逻卒所获,申居敬等人也被生擒。

    此后事情就简单多了,连自家高层人物全都被仇钺给一锅端了,其余叛军哪里还有什么勇气继续造反,直接望风而降,朝廷大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平定了此次叛乱。

    纵观此次整个平叛经过,毫无疑问最出彩之人,莫过于这个智计过人并且胆识过人的副总兵仇钺了。

    就连兵部尚书杨一清也只是统筹大局,强行稳住了局势没有让叛军扩大战果罢了,而仇钺可是真真正正地凭借一己之力直捣黄龙将一众叛军主谋给生擒活捉,说是他一人平定了这场叛乱也丝毫不为过。

    饶是汤昊此刻听完了整个事情经过,此时也是有些感慨。

    这个仇钺果真有些本事,难怪会进入英国公张懋的法眼,一度成为勋贵集团选中的九边将种,日后的勋贵集团代言人。

    可惜他命不好,遇上了突然来到大明的汤昊,所以人生轨迹发生了些许变化。

    不过仇钺越是出彩,汤昊就越是高兴。

    原因很简单,大明现在可堪大用的武将战将太少了一些。

    汤昊想要中兴大明,想要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想要改变这最后一个汉家王朝的崩坏轨迹,光靠他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想要做到这一切,汤昊就必须要培养出无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也让更多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享受到利益,获取利益,从而成为自己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一如汤木、徐天赐等人一样。

    现如今大明王朝的政治格局是畸形且可笑的,文臣缙绅把持朝政不断攫取利益消耗大明国运,以致于汤昊和朱厚照不得不冒着风险,引宗室力量入朝对抗文臣缙绅。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话语权和知识传播都掌握在了儒家文人手中。

    这些名教子弟在朝为缙绅掌控权势,也掌控了朝堂话语权;在乡野就是士绅,掌控地方田地,握住了百姓子民的命脉,也变相掌控了地方话语权。

    所以,所有的话语权,都在这些士绅缙绅、名教子弟手中。

    然而这儒家的思想发展到了现在,早就已经腐朽不堪,失去了活力,或者说因为一代代的曲解发展,早就不再适合社会所需了。

    所有的读书人,所有的名教子弟,整日都捧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还不行,还必须要将如山一般的圣人大儒那些注解也背诵下来,然后凭借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前去参加科举大考,进而步入仕途继续执掌权势。

    发展到了这一步,这几乎已经注定了儒学只会慢慢的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再加上程朱理学的大行其道,更是直接将百姓子民的思想给禁锢得死死的!

    因为社会的思想被死死的禁锢住,任何的创新、改变都会被视为异端,视为奇技淫巧,最后导致的结果便是社会停滞不再发展,甚至阉割后的儒学成了满清奴役汉家子民的绝佳武器,还酿成了闭关锁国的自大做派。

    偏偏就是这样的文人士大夫,就是这样腐朽不堪的阉割儒学,他们掌握了这个时代的话语权,或者说掌握了这个时代的一切!

    所以,不管如何,汤昊都要打破这儒学对大明的层层封锁!

    而这个仇钺通过此次平定叛乱,已经向汤昊证明了他的个人能力,毫无疑问是眼下少见的战将。

    那汤昊自然不会放着这样的将才不加提携,或者说因为权势私心做出什么打压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愚蠢。

    是以汤昊趁着群臣议论纷纷,立刻出列朗声奏道。

    “陛下,此次逆贼朱寘鐇从起兵作乱开始,到最后彻底平定,还不足一月时间,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除却杨一清、曹雄、杨英等人勠力同心外,此战中功绩最大者莫过于仇钺,堪称智勇双全,勇烈无双,朝廷应当大肆褒奖,如此才可以激烈将士们为国尽忠!”

    不出所料,中山侯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为这仇钺请功。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此次平定叛乱之所以看能够如此顺利快捷,全都基于仇钺的英勇表现,否则指不定这场叛乱还得持续多长时间呢!

    造反叛乱这种事情,持续的时间越久,对朝廷威望打击就越大,更别提人家仇钺还一举生擒了包括朱寘鐇在内的全部主谋,这份功绩足以傲视所有人,谁都抹杀不得。

    在这个节骨眼上,杨廷和、王鏊等人也都没有吭声。

    毕竟事实就摆在眼前,不出意料的话,仇钺肯定是要加官进爵了。

    仇钺先前的官职是宁夏游击将军兼任都指挥佥事,后朝廷为了让他里应外合加了副总兵,此刻仇钺不负众望立下如此大功,如果不封爵的话定然说不过去!

    按照大明制度,无军功不得封侯,而平定叛乱自然也属于军功。

    所以仇钺加官进爵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宁王朱宸濠也反应了过来,不管是为了对抗文臣缙绅,还是顺从汤昊为他声援,此刻都应该旗帜鲜明地站出来,为这仇钺请功。

    “陛下,汤侯所言极是!”

    “臣附议!”

    兴王朱祐杬也没有闲着,同样出列附议。

    朱厚照见状笑呵呵地点了点头,对这二王的识趣上道很是满意。

    “有功之臣朕自然不会亏待,何况还是如此忠勇骁将,岂能让三军将士寒心?”

    “拟旨,封仇钺为咸宁伯,世世锡勳阶为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年禄一千石,并授予世袭诰券,进为征西将军,署都督佥事,兼宁夏总兵官!”

    世袭伯爵,这个爵位算是很不错的了。

    毕竟在武将勋贵日益衰亡的情况之下,这些所谓公侯大多都是躺在父祖功劳簿上面混吃等死的废物罢了。

    嗯,中山侯汤昊除外,但他这个世袭侯爵除了自身的救驾之功,还是袭的开国名将汤和的爵位,所以没有可比性。

    在这大明中后期阶段,边将能够凭借自身军功获得世袭伯爵,已经算是天生将种了。

    世袭伯爵,都督佥事,宁夏总兵官。

    仇钺因为此次平定叛乱,说是一步登天也丝毫不为过。

    接下来,就是议定其他人的封赏了。

    毕竟没有杨一清、曹雄等人主持大局,将叛军给堵在黄河口上,仇钺也不会有机会直捣黄龙立下大功。

    最后经过群臣商议,此次协助平乱的功臣们则获得财物奖赏。

    延绥总兵官姜汉因儿子姜奭上奏,得诏赐祭葬,加祭一坛,由有司造坟安葬,姜奭请求承袭榆林卫原职,获准,且被任为比原职上升一级的管事;陕西总兵曹雄被进为左都督,子曹谧也因荫封得官为千户;兵部尚书杨一清加特进、左柱国……功臣获赐白金、彩锦若干。

    有论功行赏,那就有论罪严惩。

    朱寘鐇这个主谋自然不必多说,早在他公然起兵反叛之后,朱厚照就直接派官员去宗庙,革除朱寘鐇的郡王爵,将他从大明宗室除名,废为了庶民,形同孤魂野鬼,此刻被生擒送入京师,将会与他那些党羽一同斩首示众!

    而还有一个庆王朱台浤,身为主脉藩王却不能约束藩系内的宗室成员,致使酿成如此大祸,朱台浤自然有着不可推卸的失察之罪,所以朱厚照削其护卫,革俸禄三分之一,其承奉、长史贬谪戍边,也算是给宗藩新制树立起了鲜明的案例!

    可以说,朱寘鐇这场持续仅仅十八日的作乱,最后竟然被仇钺给一己之力平定,影响都不是很大,确实堪称一场可笑的闹剧。

    (本章完)

    

    http://www.minguoqiren.info/xs/87335/337518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info。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info
江唯林南烟大唐扫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