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人小说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四十六章 秋猎前的一致意见

第四十六章 秋猎前的一致意见

    入夜后的东宫很忙,牛肉煮熟后的香味甚至飘出了东宫。

    牛骨头可以用来熬汤,可以一直熬着,熬一晚上,余下的牛肉全部煮熟先放凉。

    李承乾将切好成块的牛肉放入一个大陶锅中。

    宁儿脚步匆匆而来道:“殿下,兴庆殿来人了,说是陛下明日就去秋猎。”

    来时就见父皇他们在兴庆殿饮酒来着。

    皇帝秋猎前前后后准备了半个月,调动的人力物力也是不小的。

    李承乾坐在火边的胡凳上,抬头道:“不是说骊山行宫还要再三两天才能修缮好吗?”

    再一想,李承乾又道:“三两天也无妨了,骊山行宫能住就好,现在谁也拦不住父皇那颗要策马奔腾的心。”

    宁儿颔首不语。

    李承乾看向东宫殿外,吩咐道:“将人请进来吧。”

    “喏。”

    来人是个年迈的老太监,时常侍奉在父皇身边的内侍。

    他端着一卷黄绢,道:“太子殿下,陛下有旨,骊山秋猎期间还请太子殿下留守长安,监理朝政。”

    李承乾接过黄绢,道:“有劳您走一趟东宫。”

    这位老太监面带笑容行礼,再次行礼。

    就等这位内侍老太监要离开时,李承乾拿出三颗已经煮熟的咸鸭蛋,递给他道:“这是东宫自己做的咸鸭蛋,还望公公不要嫌弃。”

    老太监倒也没拒绝,收了咸鸭蛋,又行礼道:“此物还只有东宫才有,陛下也赏过老奴一颗,谢殿下赐。”

    李承乾低声问道:“父皇此去骊山打猎,还望公公能够多多照看。”

    “殿下放心。”

    这位老太监依旧是一脸的笑容。

    等对方离开了,宁儿站在一旁道:“殿下,东宫的鸭蛋不多了。”

    “孤当然知道东宫的鸭蛋不多了,只不过每一次孤去见父皇,他都在父皇身边。”

    宁儿又去将煮好的牛肉摊开,而后继续去搅一旁的酱汁。

    一直到了第二天的早晨,东宫还要吃牛肉面。

    昨晚牛肉吃到饱,李治与李慎看着一碗牛肉面有些犯愁,现在肚子里泛上来的还是一股牛肉味。

    以至于这两個一直好肉食的弟弟主动开始吃起了芹菜与萝卜。

    李承乾对宁儿叮嘱道:“告诉孤的弟弟妹妹们,牙刷一定要带,谁要是嫌麻烦不肯刷牙,孤饶不了他。”

    闻言,宁儿与小福连忙行礼道:“喏。”

    此番秋猎,宫里的孩子除了长乐公主与太子殿下,其余的孩子都会跟着去。

    立政殿内,长孙皇后正在给陛下穿着朝服。

    李世民缓缓道:“听说承乾昨日拔了别人家地里的几根萝卜。”

    长孙皇后皱眉道:“他们连这点事都会禀报陛下吗?”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李世民颔首道:“在宫里,承乾这孩子总是战战兢兢。”

    长孙皇后又给陛下整理好衣袖,这才到了要上朝的时辰。

    看陛下脚步匆匆出了立政殿,殿外的宫女这才来回报道:“皇后,今日陛下去骊山要准备的都已备好。”

    “嗯。”长孙皇后叹道:“要是放在以前承乾这孩子总是会说勤勉之类的话。”

    宫女垂手默然,道:“殿下比以往更谦逊了。”

    想着这个家,再想着这些孩子,青雀也好,承乾也罢,千头万绪总有想不完的苦恼。

    长孙皇后拿起昨日承乾换下的衣裳,又道:“你再去看看陛下出行衣物。”

    今日的早朝缺了很多人,尤其是武将这边,有一部分将领已先一步去了骊山。

    倒是文官这边没什么变化,大家都站得整整齐齐,早朝还没开始,正在议论着。

    李恪已跃跃欲试,道:“皇兄,此番秋猎一定要打几只大猎物,让父皇刮目相看。”

    李承乾揣着手笑道:“几时出发?”

    先是想了想,李恪道:“说是午时。”

    “嗯,去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为了一时意气以身犯险。”

    李恪作揖道:“皇兄叮嘱一定铭记在心。”

    见李泰朝着这里走来,看到这个弟弟还是一样肥胖的身躯,李承乾叹道:“青雀,你此番去骊山秋猎要多锻炼身体才好。”

    闻言,李泰正色道:“皇兄放心。”

    “为了编撰括地志,你在文学馆忙前忙后也不容易,趁着这次秋猎也好好放松身心。”

    李泰道:“父皇此去秋猎,还望皇兄多多照看长安。”

    李承乾揣着手又道:“其实孤也想去的。”

    李恪也是叹息一声,皇兄身为太子也是无可奈何,父皇秋猎在外,留守长安除了东宫太子,还能交给谁?

    长孙无忌站在朝班中,看着太子与吴王还有魏王,这三兄弟低声交谈的样子,而后闭上眼等待着早朝开始。

    李世民穿着一身朝服走入太极殿,群臣高呼行礼。

    早朝正式召开,第一件事便是杀不杀吐谷浑可汗伏允。

    今年夏天时,唐军从赤水源一路追杀伏允,一直杀到了大非川。

    入秋之后,这个伏允才被押送到了长安,之后被陛下骂了一顿,关在地牢至今。

    这个时代的人,他们的工作也都和节气有关,春夏两季是干大事的时候,那么秋后就是算账的时候。

    当然了,这也不是什么通病,主要是现在人们的作息与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有关。

    大事在春夏时节办完了,那么算账的事自然要放在秋后。

    父皇要在秋猎前将吐谷浑的事都安顿好了。

    经房玄龄提出这件事,朝臣便开始议论了起来,有人主张杀,有人主张不杀。

    程咬金站出朝班道:“陛下,末将以为该杀。”

    这一次站在朝堂上的将领都是没有参与秋猎的。

    倒是有些意外,本以为程家门风不会错过此次秋猎。

    见陛下颔首,如今还任职左武卫领军将领的秦琼站出朝班道:“陛下,伏允当然该杀。”

    看来武将这边的意见很快就一致了。

    大唐的武将还是很齐心的,大家商量一番很快就有了结果。

    李承乾扫了一眼朝堂,再看文官这边,大家还在低声议论着。

    终于,时任谏议大夫的褚遂良站出朝班,他朗声道:“陛下,若杀了伏允恐往后难以治理吐谷浑。”

    李承乾颔首观察着,文官说话就没有武将这么直接,文官一系先提出了假设,再去考虑后果。

    中书侍郎岑文本站出朝班,他手执笏板,朗声道:“陛下,臣以为该杀。”

    李承乾收回目光,又想到文官一派就没有武将这么团结。

    褚遂良连忙道:“若杀了伏允,其族后人势必要反,好不容易打下的青海说不定又会乱起来。”

    程咬金不服气道:“若不杀,如何服众,你在这里信口雌黄,我们战死的将士,被劫掠的凉州乡民如何交代!”

    “大将军莫要为了一时意气,罔顾大局。”褚遂良道。

    “你个……”程咬金欲骂又止。

    褚遂良又道:“臣还听说昨日程家的田庄杀了一头牛!”

    “你放屁!”程咬金怒道:“那头牛是自己摔死的。”

    “呵呵……臣从未听说过牛会摔死。”

    “褚遂良,某家与伱说杀伏允,与牛有什么关系!”

    朝堂众人又开始议论了起来,杀牛当然是一件很重大的事,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甚至有些县为了耕地还要互相借用。

    眼看越吵越凶,忍无可忍的李世民沉声道:“程咬金,你给朕住嘴!”

    大嗓门登时戛然而止,群臣也是低头不语。

    说起杀牛,其实父皇和孤乃至弟弟妹妹都吃了牛肉,李承乾依旧站着,将自己想像成木雕,保持就好。

    杀不杀伏允另说,杀牛这种事提出来就不太好。

    有道是跟着上司立功,不如上司一起闯祸。

    至少程咬金做这种事,不论朝臣如何弹劾,父皇都会保着他的,毕竟是当年一起打过仗,一起闯过祸,一起杀牛吃肉的铁哥们。

    收到了陛下的眼神,程咬金委屈低头,偃旗息鼓。

    李世民看向了站在朝班上的三兄弟,朗声道:“恪儿,你说伏允该杀不该杀。”

    听陛下问向了站在朝班前的皇子,众人噤声纷纷将注意力放在了太子,魏王,吴王三个皇子身上。

    闻言,李恪连忙行礼道:“父皇,儿臣以为该杀!”

    李世民道:“为何该杀?”

    “伏允劫掠凉州,祸乱河西走廊,此等罪名自然该杀。”

    李世民点头,又道:“青雀,你以为呢?”

    李泰也站出朝班,缓缓道:“父皇,儿臣以为不如赐伏允自缢。”

    话音落下,朝班上立刻有了几声议论。

    李泰原地走了两步,又道:“父皇是天可汗,如今还号令突厥各部,如若父皇下令杀了伏允,势必会落人口舌,可父皇让伏允自缢,一个畏罪自缢的吐谷浑可汗,自然就没人议论了。”

    朝堂上有人开始议论,还有人点头。

    李承乾甚至隐约听到有人说魏王很聪明,竟然想到了这种办法。

    果然,甩锅的事,人人都喜欢。

    李世民扶着太阳穴,侧坐着将身体的重心偏向一边,低声道:“太子以为如何呢?”

    众文武大臣,齐刷刷将目光放在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如木雕一般的太子身上。

    这位太子揣手而立,闭目呼吸平稳,神态平静。

    见久久不见回话,李世民沉声道:“太子?”

    李恪用小动作稍稍推了推。

    李承乾这才缓缓睁开眼,见众多朝臣上百双目光都看向自己,尤其是舅舅长孙无忌,急得眉头都快拧在一起了。

    回神瞧了眼父皇,李承乾先是咳了咳嗓子,上前一步道:“是要杀伏允?”

    李世民沉着脸没有说话,就差开口问一句:睡醒了?

    李承乾又上前两步,再看看身后的一众朝臣,目光尤其是在舅舅身上停留了片刻。

    长孙无忌也平静了下来,眼观鼻,鼻观心,垂手而立。

    “其实儿臣听了很多,不论是青雀的办法,还是恪的说法,都是不错的。”李承乾点头道:“嗯,很不错。”

    李世民闭着眼,眉头又紧皱了几分。

    群臣低头,目光看了看太子,又用余光看向了神色极为不悦的陛下,眼看一张脸绷着就要绷不住了。

    这太子的回话,怎能如此油滑?

    这不是君子之风。

    终于,长孙无忌站出朝班,他先是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太子殿下是觉得伏允该杀?”

    舅舅故意将话语说得很大,甚至还在殿内回荡了片刻。

    李承乾先是作揖道:“不如作个表决,认为伏允不该杀的举手!”

    朝班上的文臣武将们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褚遂良以及几个文臣纷纷举手。

    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只见他又道:“认为他应该自缢的举手。”

    这一次举手的人倒是多了。

    李承乾扫视朝堂,又停顿片刻,朗声道:“认为伏允该在长安问斩的请举手!”

    话音刚落,李恪第一个举手,随后长孙无忌也跟着举手,房玄龄,岑文本,程咬金,秦琼,魏征皆是举手。

    李泰缓缓举手。

    刚刚主张伏允自缢的魏王都举手了,慢慢地就连刚刚主张不杀伏允的人也举手。

    集体带动个人的效应很快就在这一次选择中体现。

    太极殿内很安静,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站在举手的群臣之前,阳光刚好照入太极殿的殿门。

    太极殿内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再看父皇的神色,李承乾作揖道:“父皇,杀伏允是朝堂文武双方一致通过的意见,其次伏允祸乱河西走廊其罪本就可诛,再者塞外四夷谁敢反对,便是与大唐满朝文武为敌,与大唐天可汗为敌。”

    太子的话语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

    这项决议肯定是能如此通过,无它,只因集体意识是最强大的。

    长孙无忌朗声道:“请陛下降旨,问斩伏允!”

    程咬金也朗声道:“请陛下降旨,末将愿手刃此贼!”

    房玄龄,岑文本,魏征等人附议,接着越来越多的人请命。

    李世民挥袖起身,脸上藏着些许笑意,忍着没表露出来。

    而是看着众人以及这个朝班之前的太子,他沉声道:“午时三刻,承天门问斩伏允。”

    李承乾作揖道:“父皇英明!”

    http://www.minguoqiren.info/xs/89942/336072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info。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info
江唯林南烟大唐扫把星